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前沿的集大成者,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自动化学会特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举办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发展专题活动,旨在汇聚全球专家、学者、开发者,分享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行业趋势、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承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协办单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兴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高峰对话主持人
李新德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李新德,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IET Fellow, IEEE Senior Member,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s、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无人系统等。承担包括863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十三五预研重点项目、JKW163重点项目、JKW重大专项等项目40+项。在IEEE汇刊TIE、TII、TFS、TM 、TCDS、TIM、TAI、TAS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5部著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9个。获国际科学贡献奖、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杰出科学家奖、亚洲杰出研究者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致辞嘉宾
李世华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李世华,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江苏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机电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非光滑控制理论,干扰观测控制理论及其在多类机电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负责完成科研项目五十多项,研究成果已经为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报告人
张丹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张丹,加拿大约克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讲座教授,Tier 1约克先进机器人以及机电一体化研究主席(Tier 1 York Research Chair),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加拿大工程研究院(the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anada)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CSME)会士,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和工程基金会(NSERC)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工电子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在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贡献和领导力得到了多个权威奖项的认可,也是《国际机械与机器人系统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 Systems)的主编、《国际机器人应用与技术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的主编、《机器(自动化系统)》(Machines (Automation Systems))的主编、《国际先进机器人系统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ACTA出版商)的副主编,以及许多其他国际杂志的客座编辑。
熊蓉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熊蓉,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等,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自2000年起开展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在腿足机器人鲁棒平衡控制、移动机器人鲁棒定位导航、操作机器人高精高效作业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自主研制了可快速连续动态乒乓球对打的仿人机器人系统、电机驱动可跑跳的四足机器人以及屡获国际冠军的小型足球机器人。在IEEE会刊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6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37项专利实现企业使用转让,技术推广应用于工业、特种、航天等领域,培育了电力巡检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新产品并规模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骆敏舟河海大学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先进所常务副所长。现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或参加科技部、中科院、军科委、总装备部、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5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67人。入选江苏省省级“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工程”“南京市顶尖人才集聚计划A类人才”等,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长。Anjan Kumar Tula浙江大学副教授Anjan Kumar Tula博士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专家,他的专业领域涵盖建模、性能估计、过程-产品综合和工业分析的计算机辅助方法。他的学术贡献包括 40 篇经同行评审的文章、3 章著作和 1 项专利。自2019年加入浙江大学以来,他与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美国)、Amino等行业领先企业合作,提供衔接学术创新与工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他的项目包括为这些全球性组织提供先进的流程建模、优化和数据驱动分析的开发。2022年至2024年,在威立雅公司担任班组长,领导团队开发化工资产性能数据分析系统,成功实施了实时性能监测和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他的研究还得到了包括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著名基金的支持,使他能够推进产品流程优化和分析的创新方法。曾担任 PSE 2021会议的编程委员会成员,2014年和2016 年PSE/ESCAPE 会议的组织委员会成员。他致力于推动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发展,在工业设备性能和维护分析领域的技术转让、专利开发和工业应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将机器学习模型与工艺系统工程相结合,确保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的能力得到了认可。袁骐北京长兴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骐,现任北京长兴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职称高级工程师。在伺服控制产品开发领域,积累了超过二十年的丰富经验。深度参与了多项国家军用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并主导研发了多个获得重要奖项的航空装备项目。此外,还积极参与了国家军用标准与团体标准的编写工作。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老师联系电话:010-82544542邮箱:caa@ia.ac.cn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简介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2月20日至2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本届大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共同主办,以“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主题大会、专题活动、系列活动等,被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级重要活动。汇聚世界智能制造领先企业、权威机构、卓越领袖与前沿专家,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和热点话题,权威发布国内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共同迎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共同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共同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会议同期将举办市场化智能制造专业展览,展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系统解决方案、关键技术装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效。
END
内容供稿|学会秘书处会员服务部编辑|陈慧琳责任编辑|叩颖审核|吕志 王坛
联系我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宣传出版及大赛 )
010-62624980(财务)
010-82544541(学术活动)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