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机器人:要让“自动”变为“智动”

信息时间:2015-11-18 信息来源:

    在16日开幕的第十七届高交会上,一些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如会唱歌的机器礼仪小姐、会说话的机器销售员、会端盘子的机器服务生等,在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运用多年之后,民用、商用的机器人悄然进入公众的视线,不仅塑造了商家新颖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工成本。然而,据记者观察,尽管未来的设想非常美好,但目前的实际操作仍存在不少缺陷,如何让机器人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缝衔接?如何让“人+机器”的人工智能模式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更大价值?这都值得行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国内外机器人差距很大“顾客只需要对着它说‘想买手机’,它就会自动呈现出最新的手机款式供顾客选择。”深圳市智慧浩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近期研发了一款机器销售员,该公司产品经理周雨浩介绍,这款机器销售员能完成销售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基础的、标准的动作,如听取顾客需求、给顾客介绍产品、下单购买,并且可以远程操控,实现智能化商业销售。

    继无人运输车、工业机械臂、机器送餐员、清洁机器人之后,机器人开始进入商业销售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处女地”。

    然而,据记者观察,尽管机器人已经进入了生活的多个场景,但从外观设计到动作灵活性再到生产的精细化处理,国产的机器人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记者曾在国际性展会上看到发达国家生产的机器人,相比于国内机器人动作的缓慢且卡顿感而言,“洋机器人”的动作流畅自如、干脆利落让观众惊叹不已。

    据了解,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中,“洋机器人”依旧占据了绝对地位,目前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库卡、安川电视、发那科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约80%的市场份额,无一例外都是外资企业。也有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在一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在高精尖零部件、技术工业、工业设计、大型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系统以及基础平台等方面跟国外依然有较大差距。

    机器人需要完整配套体系“用了这款机器人后,一家10名销售员的店面可以减少2—3人。”减少的人干什么去了?周雨浩坦言,机器人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标准化的动作,但是精细化的动作和智慧的决策依然需要人工来实现,如“销售精英+机器人”的组合模式,因此,所谓的“人工智能”即“人+机器”的深度融合,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有专业人士指出,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融合多种智能模式的智能技术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在餐厅里运输食品的机器人服务生尽管已投入市场一年多,但目前仍无法真正做到把餐食送到客人桌上。“缺少灵活的关节,这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深圳市欧铠机器人有限公司区域经理魏海岗告诉记者,在机器人技术发达的日本,机器人服务生已经可以做到帮客人拧水杯盖子,但我国的机器人还未达到这种程度。“机器人不光是一个单独的硬件,还需要软件和一些衔接环节的配套,这样才能真正像个人,真正为企业节省成本。”周雨浩说,中国机器人在配套技术的研发上仍需探索。